「风物郑州」碧沙岗公园:会呼吸的“城市客厅”
「风物郑州」碧沙岗公园:会呼吸的“城市客厅”
「风物郑州」碧沙岗公园:会呼吸的“城市客厅”【风物郑州】——见山见水见城郭(chéngguō)系列报道
碧沙岗公园:会呼吸的“城市客厅(kètīng)”
在郑州西郊人的(de)记忆中,碧沙岗(shāgǎng)公园是(shì)城市生态(shēngtài)文明建设的典范,园内古木参天,草坪如茵,繁花似锦,历史的沧桑与园林的静美融合,成了一处独具特色的休闲胜地。它不仅是郑州最早的三大公园之一,更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北伐战争主题纪念公园,作为郑州城市发展和生态变迁的见证者(jiànzhèngzhě),它与一位历史名人有着不解之缘。
“冯军北伐护中华,气壮山河血染沙。埋骨何须桑梓地,丰碑高耸耀天涯(tiānyá)。”时光回溯至上世纪20年代,碧(bì)沙岗公园所在地是一片黄土岗(huángtǔgǎng),因而被人们称为“白沙岗”。
碧沙岗公园打造融合休憩、社交等(děng)体验的会呼吸的“城市客厅”
在1922年(nián)直奉战争和1926年的中原大战中,冯玉祥将军为纪念阵亡将士(zhènwángjiàngshì),在此建造北伐阵亡将士墓地,因此也称“老冯义地”。陵园于1928年3月动工,8月竣工。冯玉祥取(qǔ)“碧(bì)血丹心,血殷黄沙”之意,亲笔(qīnbǐ)题名“碧沙岗”,并(bìng)以石雕刻、嵌于北门之上(zhīshàng)。陵园内修有(yǒu)烈士祠、三民亭、石桥、水池和中山公园。1994年,建起“北伐战争纪念碑”,碑身高近18米,正面是聂荣臻元帅1991年题写的“北伐阵亡将士永垂不朽”。1956年,郑州市人民政府将此地改建为公园,1957年5月1日正式向市民开放。
经过数十年的发展,碧沙岗公园(gōngyuán)已成为功能齐全、设施完善、特色鲜明的大型综合性公园,占地面积23.7万平方米,绿地率86.8%,绿化(lǜhuà)覆盖率94.3%,有木本植物(mùběnzhíwù)66科(kē)128属238种,年接待游客达900余万人次。
在(zài)保留原有陵园(yuán)规则式设计(shèjì)的基础上,围绕中轴和主环路建有木兰园、棕榈园、牡丹园、沉香园、月季种植中心、海棠(hǎitáng)筱苑、海棠品种园、静馨园等9个专类园区,形成了“一轴一环九园”的景观布局,构建了专类园、游乐园、健身园、休闲广场四大功能区域。
东北区域的木兰园占地1.1万平方米,白玉兰、广玉兰和马褂木等20多个品种木兰科(mùlánkē)植物(zhíwù)分布于此。
公园东南的沉香园,水面幽静,园内广植香氛植物(zhíwù),人行其中,常会因找寻(zhǎoxún)不到香味的来源而产生香气源自水底的感觉,故而得名。
南门东侧的柘园,占地6000平方米,黛瓦、粉壁、透窗、景墙、花房、景石、瀑布,古朴(gǔpiáo)淳厚的盆景,逢重大节日免费开放(kāifàng)。
公园西南区域,穿过一排高大绿植(lǜzhí),占地1.6万平方米的棕榈园别有洞天,大片草坪宛如绿毯,卵石游路(yóulù)蜿蜒,三季有花,四季常绿。
牡丹园位于西门南侧,占地1.5万平方米(wànpíngfāngmǐ),栽植牡丹60余个品种(pǐnzhǒng)7000余株、芍药20余个品种4000余株。
曾经风靡一时的溜冰场,已改造成古典园林风格的静馨园,透景的漏窗、参差的叠石、小桥流水(xiǎoqiáoliúshuǐ),宛若一幅江南园林画卷(huàjuàn)。
有“国艳(guóyàn)”美誉的海棠(hǎitáng),也是碧沙岗(shāgǎng)公园最具浪漫色彩的园林景观。碧沙岗公园全园海棠达60多个品种10000余株,是河南省种植品种、数量最多的海棠品种专类(zhuānlèi)园,每年3月、4月间,海棠大道花枝蔓延,如霞似锦,这里已成功举办16届郑州市(zhèngzhōushì)海棠文化展,碧沙岗公园因此获得全国最佳植物专类园称号。
古树(gǔshù)名木是碧沙岗公园珍贵的生态资源,公园现有雪松、樱花等名木8株,树龄50年以上侧柏(cèbǎi)、刺槐等古树后备资源565株。
静谧的茶社内,茶客们(men)赏花品茗,青花瓷杯里茶汤续(xù)了又续;新颖的文创店,人们(rénmen)欣赏着烙上时代印迹的文创产品,面对今昔变迁的生活感慨万端;自助售卖机前,健身(jiànshēn)达人扫码购买饮料,再不必担心出汗后补水不及时。
近年来,全国“公园(gōngyuán)+”方兴未艾,碧(bì)沙岗公园作为市园林局确定的“公园+”试点园区,向多元业态发展,推动生态空间与城市公共生活有机融合(rónghé),打造(dǎzào)融合休憩、社交、体育、文化体验的会呼吸的“城市客厅”,为市民逛公园带来新体验。
此外,碧沙岗公园对园内老旧建筑进行(jìnxíng)功能性更新,引入海棠(hǎitáng)艺术馆等文化休闲业态,形成“生态+文化+消费(xiāofèi)”的创新模式。生态福祉,在这里已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生活诗意。
松涛竹韵间,老人奏乐孩童戏耍,海棠花影下,丽人拍照雅士赏花……从荒芜的(de)“白沙岗”到繁华的碧沙岗公园,恰是烈士热血化成的盛世图景。作为城市繁华与(yǔ)自然之间(zhījiān)的生态交错带,历史与未来的连接点,碧沙岗公园正在“+”出郑州(zhèngzhōu)人的幸福生活圈。
郑州日报记者 裴其娟(péiqíjuān) 陶然 文/图
本文(包括但不限于(xiànyú)文字、图片、音乐、视频(shìpín)等)版权归正观(zhèngguān)传媒(chuánméi)科技(河南)有限公司所有,未经正观传媒科技(河南)有限公司授权,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,包括转载、摘编、复制或建立镜像。如需转载本文,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,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(yuánzuòzhě),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。
正观传媒科技(河南)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(quánlì)

【风物郑州】——见山见水见城郭(chéngguō)系列报道
碧沙岗公园:会呼吸的“城市客厅(kètīng)”
在郑州西郊人的(de)记忆中,碧沙岗(shāgǎng)公园是(shì)城市生态(shēngtài)文明建设的典范,园内古木参天,草坪如茵,繁花似锦,历史的沧桑与园林的静美融合,成了一处独具特色的休闲胜地。它不仅是郑州最早的三大公园之一,更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北伐战争主题纪念公园,作为郑州城市发展和生态变迁的见证者(jiànzhèngzhě),它与一位历史名人有着不解之缘。
“冯军北伐护中华,气壮山河血染沙。埋骨何须桑梓地,丰碑高耸耀天涯(tiānyá)。”时光回溯至上世纪20年代,碧(bì)沙岗公园所在地是一片黄土岗(huángtǔgǎng),因而被人们称为“白沙岗”。

碧沙岗公园打造融合休憩、社交等(děng)体验的会呼吸的“城市客厅”
在1922年(nián)直奉战争和1926年的中原大战中,冯玉祥将军为纪念阵亡将士(zhènwángjiàngshì),在此建造北伐阵亡将士墓地,因此也称“老冯义地”。陵园于1928年3月动工,8月竣工。冯玉祥取(qǔ)“碧(bì)血丹心,血殷黄沙”之意,亲笔(qīnbǐ)题名“碧沙岗”,并(bìng)以石雕刻、嵌于北门之上(zhīshàng)。陵园内修有(yǒu)烈士祠、三民亭、石桥、水池和中山公园。1994年,建起“北伐战争纪念碑”,碑身高近18米,正面是聂荣臻元帅1991年题写的“北伐阵亡将士永垂不朽”。1956年,郑州市人民政府将此地改建为公园,1957年5月1日正式向市民开放。
经过数十年的发展,碧沙岗公园(gōngyuán)已成为功能齐全、设施完善、特色鲜明的大型综合性公园,占地面积23.7万平方米,绿地率86.8%,绿化(lǜhuà)覆盖率94.3%,有木本植物(mùběnzhíwù)66科(kē)128属238种,年接待游客达900余万人次。
在(zài)保留原有陵园(yuán)规则式设计(shèjì)的基础上,围绕中轴和主环路建有木兰园、棕榈园、牡丹园、沉香园、月季种植中心、海棠(hǎitáng)筱苑、海棠品种园、静馨园等9个专类园区,形成了“一轴一环九园”的景观布局,构建了专类园、游乐园、健身园、休闲广场四大功能区域。
东北区域的木兰园占地1.1万平方米,白玉兰、广玉兰和马褂木等20多个品种木兰科(mùlánkē)植物(zhíwù)分布于此。
公园东南的沉香园,水面幽静,园内广植香氛植物(zhíwù),人行其中,常会因找寻(zhǎoxún)不到香味的来源而产生香气源自水底的感觉,故而得名。
南门东侧的柘园,占地6000平方米,黛瓦、粉壁、透窗、景墙、花房、景石、瀑布,古朴(gǔpiáo)淳厚的盆景,逢重大节日免费开放(kāifàng)。
公园西南区域,穿过一排高大绿植(lǜzhí),占地1.6万平方米的棕榈园别有洞天,大片草坪宛如绿毯,卵石游路(yóulù)蜿蜒,三季有花,四季常绿。
牡丹园位于西门南侧,占地1.5万平方米(wànpíngfāngmǐ),栽植牡丹60余个品种(pǐnzhǒng)7000余株、芍药20余个品种4000余株。
曾经风靡一时的溜冰场,已改造成古典园林风格的静馨园,透景的漏窗、参差的叠石、小桥流水(xiǎoqiáoliúshuǐ),宛若一幅江南园林画卷(huàjuàn)。
有“国艳(guóyàn)”美誉的海棠(hǎitáng),也是碧沙岗(shāgǎng)公园最具浪漫色彩的园林景观。碧沙岗公园全园海棠达60多个品种10000余株,是河南省种植品种、数量最多的海棠品种专类(zhuānlèi)园,每年3月、4月间,海棠大道花枝蔓延,如霞似锦,这里已成功举办16届郑州市(zhèngzhōushì)海棠文化展,碧沙岗公园因此获得全国最佳植物专类园称号。
古树(gǔshù)名木是碧沙岗公园珍贵的生态资源,公园现有雪松、樱花等名木8株,树龄50年以上侧柏(cèbǎi)、刺槐等古树后备资源565株。
静谧的茶社内,茶客们(men)赏花品茗,青花瓷杯里茶汤续(xù)了又续;新颖的文创店,人们(rénmen)欣赏着烙上时代印迹的文创产品,面对今昔变迁的生活感慨万端;自助售卖机前,健身(jiànshēn)达人扫码购买饮料,再不必担心出汗后补水不及时。
近年来,全国“公园(gōngyuán)+”方兴未艾,碧(bì)沙岗公园作为市园林局确定的“公园+”试点园区,向多元业态发展,推动生态空间与城市公共生活有机融合(rónghé),打造(dǎzào)融合休憩、社交、体育、文化体验的会呼吸的“城市客厅”,为市民逛公园带来新体验。
此外,碧沙岗公园对园内老旧建筑进行(jìnxíng)功能性更新,引入海棠(hǎitáng)艺术馆等文化休闲业态,形成“生态+文化+消费(xiāofèi)”的创新模式。生态福祉,在这里已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生活诗意。
松涛竹韵间,老人奏乐孩童戏耍,海棠花影下,丽人拍照雅士赏花……从荒芜的(de)“白沙岗”到繁华的碧沙岗公园,恰是烈士热血化成的盛世图景。作为城市繁华与(yǔ)自然之间(zhījiān)的生态交错带,历史与未来的连接点,碧沙岗公园正在“+”出郑州(zhèngzhōu)人的幸福生活圈。
郑州日报记者 裴其娟(péiqíjuān) 陶然 文/图

本文(包括但不限于(xiànyú)文字、图片、音乐、视频(shìpín)等)版权归正观(zhèngguān)传媒(chuánméi)科技(河南)有限公司所有,未经正观传媒科技(河南)有限公司授权,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,包括转载、摘编、复制或建立镜像。如需转载本文,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,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(yuánzuòzhě),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。
正观传媒科技(河南)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(quánlì)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